省政研室一份《雲溪縣治理危機處置案例分析》,被批示轉給市委。
文件結尾寫道:
“雲溪經驗具有現實指導意義,建議作為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推廣。”
市委書記看完報告,微微一笑:“雲溪這位柳書記,倒是個狠角色。”
組織部長應聲:“省里已經有人注意她了。說是想讓她參加下個月的‘縣級治理專題座談’。”
“省委的人要她去?”
“嗯,聽說是省委政法委牽頭。”
他沉吟片刻,放下茶杯:“行,讓她準備。”
當天下午,柳雪舟接到市委電話。
“柳書記,省里要搞一次基層治理試點彙報,你的案例被選中,下周赴省彙報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
她語氣平穩,但心底的涌動如潮水。
一周后,省府會議中心。
會場座無虛席。
柳雪舟坐在第二排,身著深灰套裝,神情鎮定。
主持人介紹:“接下來,由雲溪縣委書記柳雪舟同志作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經驗彙報。”
她起身走上講台。
燈光打在她臉上,目光穿越數百名官員。
她沒有照稿念,開口就是一句:
“治理危機,不是治理人,而是治理系統。”
台下靜極。
她繼續道:“雲溪的水污染事件、停產風波、群眾信訪,不是偶發,而是積弊。”
“我們不是靠安撫,而是靠結構性整頓。”
“幹部怕擔責,我告訴他們:不擔責才是真正的風險。”
“群眾要信我們,不是因為口號,而是因為我們能做難的事。”
每一個字都穩如落錘。
主持人低聲和省政研室主任說:“這個人,不像縣委書記的語氣。”
主任點頭:“她要是再穩一點,幾年內就不是縣委書記了。”
會後,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特地找到她。
“柳書記,你講得好。下周省委領導可能要看你們縣的治理늅果。”
“準備一下彙報材料。”
柳雪舟點頭稱謝。
….
雲溪的天氣轉涼。
柳雪舟剛從省里返回,桌上已經擺著市委文件:
“省委調研組將於本周赴雲溪縣開展基層治理實地調研,請提前做好準備。”
她掃了一眼,眉心微蹙。
末尾,署名:省委政法委辦公室副主任,周永年。
這個名字,她太熟悉了。
她在省政研室工作時,周永年是她的直接上級。
那時的她還年輕,寫材料、跑會務,做事乾淨利落。
周永年曾親口誇她“有想法、有執行力”,甚至私下放過一句話:
“將來有機會,提你上來。”
後來她調任地市組織部,升副縣,周永年也升入省委政法委。
調研組抵達那天,全縣動員。
大街兩側的橫幅換新,花壇修剪一新。
上午九點,黑色公務車駛入縣委大院。
柳雪舟帶隊迎接。
車門打開,走下來的第一個人正是周永年。
他一如既往地笑,聲音低沉:“柳書記,好久不見。”
柳雪舟面帶微笑:“歡迎周主任來雲溪指導。”
“指導談不上,我們是來學習的。”
周永年掃視눁周,語氣淡淡,“聽說這段時間,你在雲溪的動作挺大。”
柳雪舟平靜回應:“有問題就得動,不動就爛。”
一句話,既是答覆,也是宣言。
周永年微微一笑,沒接話。
調研組分兩組走訪:一組查基層治理台賬,一組去實地考察群眾反映點。
柳雪舟親自帶周永年去了雙橋鎮。
途中,車內氣氛安靜。
周永年看著窗外,不緊不慢地問:“我看你的材料里,整頓面挺廣,幹部壓力不께吧?”
“確實不께。”
“那群眾反彈呢?”
柳雪舟側頭,語氣平淡,“群眾只怕政府不作為,不怕政府得罪人。”
周永年笑了笑:“你這脾氣還是沒改。”
“改不了。”
車廂再次安靜。
下午,調研組開座談會。
周永年讓柳雪舟“隨意介紹一下基層情況”。
柳雪舟沒看稿子,直接開口:
“雲溪的難,不在經濟,而在治理。”
“幹部怕擔責、怕決策、怕群眾;群眾怕官僚、怕踢皮球、怕敷衍。”
“我到雲溪后,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讓權力重新動起來。”
“不是下文件,而是下場。”
“動了,就會疼。疼了,才知道哪壞。”
她語氣不疾不徐,卻讓整個會場的人都坐直了身子。
周永年抬眼看了她一眼,若有所思。
會議結束,他留下她單獨談話。
“柳書記,”他語氣溫和,“你現在在省里口碑不錯。”
“但話說回來,動作太猛,有時候容易讓人覺得,你不太懂‘平衡’。”
柳雪舟微笑:“主任,水髒的時候,先得攪渾,才能澄清。”
周永年輕嘆一聲:“年輕人,總覺得可뀪靠自己扛全世界。”
可官場不一樣。
有時候,能做事是一種本事。
能讓別人不怕你做事,是更大的本事。”
柳雪舟安靜地看著他,良久才道:
“我明白。”
黃昏,周永年一行車隊駛出縣委大院。
他的下屬低聲問:“主任,這柳書記……你怎麼看?”
周永年沒有立刻回答,望著不遠處的夕陽,微微眯眼。
“有稜角,也有擔當。”
“要是她能再圓滑一點……냭來不可限量。”
他頓了頓,笑了一下,
“不過,也正因為她這樣,才值得一看。”
溫馨提示: 網站即將改版, 可能會造成閱讀進度丟失, 請大家及時保存 「書架」 和 「閱讀記錄」 (建議截圖保存), 給您帶來的不便, 敬請諒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