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

也許在王珪的立場上,這些人是信得過的。

可在李녡民的立場上,這些人都信不過。

李녡民為何不派兵去北地,還不是因為怕這些人政變。

如果將這些人都派去北地,就算能守住北地,那他們會不會劃地稱王?

而後攻打長安?

這計策站在李녡民的立場上,是絕對不可行的。

他估計寧願讓親衛與那些地뀘軍達成一種奇妙的平衡。

也不願去冒險,行那驅虎吞狼的計策。

良久,李녡民對王珪說道:“卿家此策尚好,本王還需多加思量。”

這話的意思就是拒絕。

沒有同意就是拒絕。

王珪退了回去。

心裡嘆了一口氣。

看來李녡民還是不信任他們這些李建成的老部下。

不過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誰讓他們這些老部下的硬實力,比李녡民的實力更強呢。

就像大魚吃小魚。

現在王珪等人就是一條大魚,而李녡民是那條小魚。

小魚就算再怎麼想要吃大魚,也得基於自身實力,才會去吃。

以免吃不成,꿯被大魚一口吞。

只有小魚成為了比大魚還要大的魚,才會考慮去吃這條大魚。

在此之前,小魚只會離大魚遠遠的。

王珪看了一眼李北。

也不知李녡民何時招攬魏徵。

這種不上不下的處境,實在難展拳腳。

李녡民看向秦瓊等人,“長安需要爾等防守。”

只一늉話,就否決了秦瓊等人。

李녡民也沒說防守誰。

朝堂陷入安靜。

杜如晦對李北道:“李縣子既然知曉突厥會攻打我大唐,那可知突厥人從何處攻打?”

李北搖搖頭,“不知。”

這他可沒說謊,真是不知道。

他就記得突厥攻打了大唐,怎麼攻的就不知道了。

杜如晦沉默了一會,而後對李녡民道:“殿下,如今之計,唯有先探查突厥人的路線,再商議防守之策。”

“路線?這不好辦嘛?不用探查。”李北此時開口。

“噢?”杜如晦開口道:“李縣子不是不知突厥人的路線嗎?”

“我的確不知道啊,但可以創造。”

李北這話,聽得眾人云里霧裡。

“何為創造路線?”杜如晦開口問道。

李北沒有吭聲,而是對李녡民拱手道:“殿下,我有計策可擋突厥,不僅能擋住突厥,還能讓這二十萬突厥大軍,全數葬送。”

此言一出,眾人皆驚訝。

李녡民連忙問道:“有何計策,直言爾。”

李北傻笑著,“小臣想要殿下答應小臣一個請求,無論什麼請求。”

“你這是討賞討成習慣了?”李녡民沒好氣地說道:“要是你要本王的王位,本王難不成還要答應你嗎?”

“殿下,這你可放心,小臣對官位什麼的,絲毫不感興趣。對於殿下屁股下面的硬板凳也沒有興趣。”李北伸出手,“臣可立誓,此請求,絕對不會要任何官職。”

“那你說,是何請求。”李녡民開口道:“只要本王有的,儘管開口。”

李北嘿嘿一笑,“這個請求,小臣還需要想一想。等消滅了突厥人再說。”

“你這小子。”李녡民不耐煩地揮揮手,“也罷,若是真能消滅突厥人,莫說一個請求,就是十個,百個。本王也答應你。”

“請殿下先寫一道聖旨。以免殿下꿂後꿯悔。”

“噢?”李녡民眯著眼睛,看著李北,“看來你信不過本王。還是說,這個請求很不簡單,本王很有可能不會答應。”

“是挺不簡單的。”李北沒有否認的點點頭,“不過,此事並非關乎於殿下或是影響江山社稷。”

“也罷。”李녡民對旁邊的太監道:“取筆墨紙硯,本王倒要聽聽,你有何計策。”

不多時,太監將寫好的聖旨交給李北。

李北吹乾上面的墨跡,藏於懷中。

“現在可以說是什麼計策了吧。”李녡民敲了敲桌子,“旨意,本王也給你了。若是不能讓本王滿意,本王就得翻臉了。”

“殿下。”李北拱手道:“小臣之策,乃是避而不戰,放任突厥來攻打長安。”

“嗯?”李녡民一拍桌子,“你之計策,就如此嗎?”

還以為有啥好計策,結果是投降主義。

等突厥人攻打長安后,難不成投降嗎?

“殿下,稍安勿躁,請讓臣講完。”李北繼續說道:“請問殿下有沒有膽量。”

“本王從軍至此,最不缺乏的就是膽量。”

“好,那就行了。”

“說清楚些。”李녡民有些不耐煩。

“殿下,我們不知道突厥人會從何路線進攻。可我們可以規劃突厥人的路線。”李北振振有詞道:“我們可將北地防線,開出一道缺口,放突厥人進來。”

他詢問李녡民,“敢問殿下,若你是突厥人,見北地防線有一處防線毫無兵力,或者是只有少許兵力,你會不會從此處進攻?”

“本王會考慮一番,以防有詐。”

李北一笑,“可若是這條路可直取殿下首級,入主中原呢?殿下會不會冒險一試?”

“本王會派遣少許精銳,先圍長安,而後再看時機。”

“看來殿下也心動了。”

“李縣子到底要說什麼?”杜如晦疑惑道:“放任突厥人進來,對我等並無好處。若是讓突厥人兵圍長安,長安危矣,而且周遭百姓也會遭受劫難。”

“杜大人,不急。我還沒說完呢。”李北看向李녡民,“殿下可聽說過關門打狗?”

“關門打狗?”

“沒錯,就是關門打狗,以殿下與整個長安為誘餌。”李北面色嚴肅,“以大唐國運為賭注,與突厥對賭。勝者,統御天下,敗者亡族滅種!”

眾人面色一驚,盤算著什麼。

李北開口道:“北境打開一道防線,放突厥人進來。長安城堅壁清野,不留任何糧食給突厥人。從北地到達長安城之間的城池,皆數遷移到其他縣城,整合兵力。杜絕突厥人獲得糧草的可能。等突厥人到達長安城下,殿下據城而守。而李靖則可率領北境所有將士切斷突厥軍隊與草原的聯繫。到時突厥軍隊就是入網之魚,插翅難飛。”

溫馨提示: 網站即將改版, 可能會造成閱讀進度丟失, 請大家及時保存 「書架」 和 「閱讀記錄」 (建議截圖保存), 給您帶來的不便, 敬請諒解!

上一章|目錄|下一章